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macula)位於眼球後部,屬於視網膜內部構造,方位正對瞳孔,是視網膜最中央的一塊區域,因為含有大量的「黃色素」,在眼底鏡下觀察呈暗黃色,因此被稱為黃斑部。黄斑部大小約0.5公分,其最中央部分稱為中心窩(fovea) 。此區域雖然直徑大約只有0.5公分,卻因為是視網膜中錐狀細胞密度最高的一個部位,因此成為視力最敏銳且最為重要的區域,可稱為視網膜的中樞。黃斑部的主要功能是感應光源而形成影像,再經過視神經的導引,將影項訊息傳達至腦部的視覺中心,反應成為視覺影像。另一功能是分辦顏色。

│成因│

會導致黃斑部病變的相關疾病很多,老年性黃斑部變性、高度近視、糖尿病等,都是其中因素,又以老年性黃斑部變性為臨床上最為常見。

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稱ARMD)

約占此病症的70%,因年紀老化,導致黃斑部結構慢慢衰敗,成為65歲以上老年人失明的主因。白內障可以手術治療,策的老年性眼疾。按照是否有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老年性黃斑部變性可區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但黃斑部病變則可能無法治好。因此,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也就成為目前眼科醫學界積極研發治療對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因變性而產生萎縮但並未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屬於較為常見的一種,此類病變進程緩慢,通常初期對視力影響較小,暫時不需治療,但患者必須定期接受檢查,以免惡化成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少部分患者到後期會影響視力,病情可能會快速惡化。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則是脈絡膜形成新生血管,因而發生黃斑部水腫、出血等現象,導致看東西時,景物呈現扭曲變形,視覺中心產生小暗點,進而發展成為大暗點,中心視力喪失,視力嚴重衰退,但通常週邊視力可以獲得保存。

二、滲出型黃斑退化

這是因為異常的血管血液漏出黃斑所在的區域、形成黃斑部水腫或出血,造成視覺快速的消失。可能和動脈阻塞、高血壓、糖尿病等有關。

三、遺傳性黃斑部退化。

│症狀│

視力突然嚴重下降

視力下降來得快且突然,常見於中心靜脈阻塞所造成的出血、缺氧或水腫;高度近視的患者也是容易因為黃斑部退化、出血、新增血管、裂孔;黃斑部發生裂孔情形,而引起視力突然快速的下降。

漸進性視力減退

通常患者沒有明顯視力喪失,在某一階段可維持相當視力,甚至當病情嚴重,視力已經衰退到某一程度時,患者依然不會自知,甚至還以為是老化等現象。常見的因素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黃斑部增殖膜,色素層及感光細胞的退化、有些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亦會引起黃斑部慢性水腫而影響視力。此外,慢性藥物中毒也有可能引發黃斑部病變。

視力及視野變化  

我們眼睛的視野可以區分為中心視野和周邊視野,黃斑部病變容易導致中心視野的異常,或塊狀暗點遮住中心等。視覺中心不清楚的面積,會隨著病情的加重而逐漸擴大,嚴重到一個程度,就有可能形成黑洞,患者的中心點完全喪失視覺功能。另外病人感到視物會扭曲變形,物體放大或縮小。

色覺異常

因為黃斑部病變有可能導致錐狀細胞異常,因而視覺的顏色敏感度下降。尤其是藍色和黃色影響較大。

│檢查│

 

視力檢查:通常視力會有某程度下降

眼底檢查:散瞳後以眼底鏡檢查黃斑部是否有水腫、出血、萎縮、  結疤、裂孔等病變。

眼底螢光血管攝影。

光學共軛斷層掃描OCT

│治療│

老年黃斑部變性分成乾性與濕性兩種。乾性較為常見,進行緩慢。初期對視力影響很小,通常不需要治療,但須定期檢查,少部分患者到後期會影響視力。少部分乾性病患會轉為濕性,此時病情會迅速惡化。所謂的濕性即是網膜下長出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血管會產生滲出物及出血,導致黄斑部水腫,造成視物扭曲變形,最後由小暗點變成大暗點而喪失中心視力,週邊視力通常能夠保存。

黃斑部非常精細,一旦發生萎縮退化等現象,是無法恢復的,所以就目前的醫學,有些老年性黃斑變性是無法治癒的,相對的,某些黃斑部病變若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則有機會改善。經過眼底檢查、血管攝影檢查及其他掃描檢查,眼科醫師可以採行的治療方法有下列幾種,治療目的均為控制或破壞網膜下新生血管,以抑制病情的繼續惡化:

光凝固雷射

為傳統治療方式,是用「光凝固雷射」照射黃斑部,使新生血管的凝結,缺點為有時會傷及正常視覺細胞。

經瞳孔光熱療法﹙TTT﹚

以遠紅外線的低熱量雷射光,經過瞳孔,照射在黃斑部,以逐漸升溫的方式,使血管經二、三個月後封閉,進而減少滲出物,此方式需要經過多次的治療,對部分病例確實有產生控制,缺點是效果較為緩慢,同時對眼睛周邊正常組織可能產生熱灼。

光動力治療法﹙PDT﹚

是經由血管注射光敏感藥物,以顯現視網膜下的新生血管,再使用低能量雷射光對病灶進行照射以封閉這些血管,血管可於一至二週封閉。此類療法可降低對周圍組織的傷害,效果較快顯現。但是,血管在封閉後,有在二至三個月後再度出現的現象,亦需要多次的治療,療程可能長達二年以上,患者在治療前,應與眼科醫師充分溝通,對治療的效果要有正確的的認識。

新生血管抑制劑

當黃斑部病變發生時,脈絡膜會產生新生血管來供應養分,但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非常脆弱,一旦管壁破裂,會有出血而遮住中心視力,進而造成失明。新進研發成功的新生血管抑制劑,含有抗血管生長因子( anti-VEGF),能鎖定帶有「血管生長因子」的不正常血管進行抑制,控制它的發展,並且對正常的血管不會造成傷害,臨床效果相當不錯,健保有給付,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黃斑部病變的預防

黃斑部病變發生的可能因素很多,年齡的增長與基因遺傳是兩大高危險因子,此外,日常飲食習慣、高血壓、高血脂症以及過度的日光照射,都是造成的因素之一。在日常飲食方面,適量的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E、胡蘿蔔素﹚及礦物質鋅可以減少病情惡化的機會。根據醫學研究,多攝食有益的食物或藥物也可以有很大的幫助,例如魚類、乾果、深綠色蔬菜、b-胡蘿蔔素、水果等,都可以降低或減緩罹患的機會。少吃高飽和脂肪酸及高膽固醇的紅肉類也可降低中老年發生黃斑變性的機會。陽光中的紫外線及藍光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所以最好養成出門攜帶太陽眼鏡的習慣,盡量避免強光直接進入眼睛,更不要直視太陽。吸煙已經是被臨床證實的高危險因子,癮君子必須需要開始考慮戒菸。吸煙者以及剛剛戒煙者,則需要避免服用高劑量的胡蘿蔔素,以降低肺癌的發生機率。

阿姆斯勒方格

自我檢測│可以初步進行自我檢測黃斑部病變

步驟

1.有老花或近視的患者,須佩戴常用的眼鏡進行檢測。
2.在同樣的環境,光源相當的情況下,以30公分的距離,將上方方格表置放於視平線位置。
3.以手輕微遮蓋住一眼,以另一眼凝視方格表的中心黑點
4.用鉛筆輕輕在表格上描繪出眼睛所呈現的扭曲景象。
5.以同樣的步驟進行另一眼的檢查。

測驗時,如果發現方格表中心的線條出現扭曲現象,或者是周圍小方格的形狀和大小出現不一致,或者是有模糊、顏色不同的情形時,即表示您的視網膜黃斑部已經產生異常,務必盡速至眼科請專科醫師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發生在眼睛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三大病發症之一,也是成年人(50~65歲)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患中,約有30~50%的病人會出現視網膜的病變,與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及血糖是否控制良好有關。通長糖尿病越久,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越高,而血糖控制得宜,則可延緩病變的發生。其病變是因為糖尿病造成視網膜微血管的阻塞,導致視網膜缺血、缺氧而產生脆弱的新生血管,很容易引起玻璃體出血及造成視網膜的傷害,引起視網膜水腫、黃斑部水腫及嚴重的眼內出血,產生視力不良,出現許多黑影的症狀,嚴重時更會引起視網膜水腫,缺氧及視神經細胞壞死,視力受損會更嚴重,這時才施以治療,以經無法使已壞死的視網膜神經復原。

     若早期發現有新生血管生成,可用雷射手術來防止病變的進行,盡可能維持住開始接受治療時的視力,無法恢復到未得病前的視力,所以預防或保健之道,必須是及早檢查及早治療,保持較好未損壞的視力。